2023年12月30日,“‘第二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论坛”在贵阳举办。与会嘉宾、专家学者以全方位的交流与探讨,共叙哲学之缘,共话哲学之事,探讨理论研究路径,共商理论发展良策,共攀理论学术高峰,共谋哲学研究事业。茂名市社科联特聘专家、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方绪银应邀参加并在主题论坛上发言。
论坛由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贵州大学主办,贵州省中国共产党人“心学”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高端智库、贵州大学哲学学院、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大学社科联承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中国式现代化。
贵州大学副校长、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漆思主持论坛开幕式。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云泓,贵州大学党委书记、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杨未先后致辞。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原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教研部主任韩庆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王立胜,武汉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汪信砚,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仰海峰,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执行主席徐圻,吉林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院长邴正,先后发表《走出“东方从属西方”框架,巩固“文化主体性”》《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习近平对中国传统哲学“知行合一”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知识地图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说一说“心”——关于心学的一个释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与文化认同》等主旨演讲。
贵州大学副校长、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漆思,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盖建民,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原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刘森林,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李佃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宣部国家青年文化英才周丹,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副书记、教授薛伟江,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国企党建研究院副院长李峰,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教授白刚,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王海锋,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特聘教授方绪银,贵州大学现象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教授张柯在主题论坛上先后作《坚持“第二个结合”创造新的文化生命体》《从儒道释三教关系的八种主要诠释模式看道学的历史地位及其现代价值》《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文明》《马克思哲学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寻找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试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概念内涵》《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两个结合”与共产党人“心学”》《作为新文明表征的中国共产党》《“多元一体”视域中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第二个结合”视野下的新理念新概念》《东西方思想对话的过去与未来——从德国学界对中国哲学的三种理解类型谈起》发言。
方绪银在发言中指出,学术形态意义上的“共产党人的‘心学’”,应该是中华传统心学理论与方法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当代化的修身养性之学,是新时代党性教育、党性修养的理论和方法之学,它不能代替具体的党性教育的系列教材,但可以为编写和讲授这些教材提供更加入心入脑、更有助于凝心铸魂的理论和方法。
他简要介绍了自己近几年的一些研究心得,强调《毛泽东早期文稿》中所体现的“新心学”观,是共产党人心学的“萌芽和秘密诞生地”,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来源(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知信行统一”,就是渊源于青年毛泽东在其《<伦理学原理>批注》中的一段话:“夫知者信之先,有一种之知识,即建为一种之信仰,既建一种信仰,即发为一种之行为。知也,信也,行也,为吾人精神活动之三步骤”),所以这是构建共产党人的心学体系所首先必须做好的基础性研究;分3期连载于《南方论刊》的《毛泽东早年的“新心学”观》一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其中专门讲了毛主席早年的“新心学”观对构建共产党人心学体系的三点启示。
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化基因”的视角来揭示人的基本特性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特质禀赋”,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新境界,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我们可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良知良能”等价值理念作出科学解释,从而大大拓展了“第二个结合”的广度和深度,对我们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指导意义。我们应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这个概念从逻辑上作进一步的延伸拓展,建构当代化的“人性本善”信念和“良知良能”理念,这是实现传统心学当代化的底层逻辑建构。以“文化基因”的理念批判地吸收生物社会学对“人性本善”的实证研究成果,大有可为。只要真正有了“第二个结合”的视野,在“共产党人心学”的研究领域有做不完的原创性的重大课题,但前提是要有一个高水平的研究团队。
(葛翠茹撰稿)
方绪银(笔名:方堃),男,1962.2生,湖北利川人,198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遗传专业;曾任中共广东茂名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中共茂名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二级巡视员;现任茂名市社科联特聘专家,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先后在《人民日报》(6篇,其中7000字长文《一个理性的年轻学者》刊发于人民日报总编室《内部参阅》1991年第1期;《毛泽东光照中国未来》刊发于1991年人民日报理论版“中青年学者国庆感怀”头条)、《中国青年报》(2篇)、《学习时报》(5篇)等主流媒体及省级以上各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系列研究论文近20篇;获得过人民日报“跨世纪的思考”征文一等奖和《求是》杂志“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征文优秀论文奖;《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思考》获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政治思想教育》杂志全文转载,《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点思考》入选以“深入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新创造新成就新经验”为主题的2017年全国党建研究会“高端智库论坛”,是共产党人的“心学”研究论文首次进入国家级学术研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