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赴东莞思政实践基地开展实践研修

发布时间:2025-01-13浏览次数:111

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深化和推进党史学习,培养打造一支信仰坚定的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202513日至5日,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吴东在党政办副主任骆春榕的陪同下,带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一行16人赴东莞市蒋光鼐故居、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以及鸦片战争博物馆等思政实践基地开展实践研修。

    首先,教师们来到了蒋光鼐故居。蒋光鼐是中国著名爱国抗日将领。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对上海的进攻,制造了“一·二八”事变。在民族危亡之际,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率部在淞沪地区抵御外侮,战绩彪炳史册。

教师们在蒋光鼐故居前合照留念

     淞沪抗战后,蒋光鼐任福建省政府主席,与红军签订抗日协定,并于1933年与李济深等人发动“福建事变”。抗战胜利后,蒋光鼐致力于和平民主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纺织工业部部长,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重要贡献。蒋光鼐不断追求光明和进步的政治情操为后人所敬仰,其历史功绩和爱国精神永世留芳。

教师们聆听志愿者讲解蒋光鼐事迹

   接着,教师们来到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东江纵队历史主题陈列内容紧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全面地展示了东江纵队的创建、发展和夺取胜利的光辉史实。

教师们在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前合影留念

   1931年,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并在1938年派遣军队登陆华南地区。中国共产党华南地方组织紧密团结人民群众,组建人民抗日武装,并在海内外同胞和侨胞的积极支援下,开展独立游击战争。东江人民武装在对敌斗争中逐步发展壮大,并在1943年正式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

教师们聆听基地讲解员讲解东江纵队的由来

   抗战期间,东江纵队在袭扰日军、营救民族精英和配合作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通过一张张照片和一段段事迹,教师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东江纵队的战士们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做出的巨大贡献,以生命赴使命,用信仰铸就起一座座不朽精神丰碑。

教师们聆听基地讲解员讲解东江纵队的事迹

   最后,教师们来到了鸦片战争博物馆。教师们加深了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深入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全过程、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与西方、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全过程以及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教师们在鸦片战争博物馆前拍照留念

  走出博物馆,教师们来到了威远炮台旧址。教师们看着布满沧桑岁月的炮台,仿佛感受到了守台将士们在炮台谱写的英雄壮歌,深切认识到如今的和平来之不易。

教师们在林则徐销烟池旧址前拍照留念

    通过参观蒋光鼐故居、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和鸦片战争纪念馆,教师们聆听了基地教师的讲解,深刻体会到了近代中国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惨痛以及悲壮,了解了近代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懈努力,感悟到了烈士们“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豪情和英雄气概,感受到了先辈们为如今的和平所付出的鲜血与代价;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深化了对党史学习重要意义的认识和自觉性。同时,教师们认为此次实践研修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扩充,而且是一次理想信念的教育和洗礼。


撰稿人:柯思怡